一、瓦楞紙箱包裝板材的選擇;
很多制版企業不考慮印刷廠、包裝廠、彩印廠的實際情況,如印刷機的型號、覆膜膠帶的厚度、所用油墨的種類等,盲目從眾。以瓦楞紙箱用印版為例。很多客戶只知道杜邦著名的TDR板塊。TDR是一種應用廣泛的瓦楞印刷版,具有優異的制版性能,但分辨率不如EXL/UXL等一批薄板高。打印E型波紋和高達120線/英寸的圖片時,應使用EXL/UXL等薄板,并使用海綿墊,以獲得高分辨率。同時,隨著印版硬度的提高,網點擴大也可以減少。
二、瓦楞紙箱包裝錯誤:印前系統設備不合理。
因為柔印專用軟件比較貴,普通中小制版公司無法接受,目前國內只有少數海外公司買得起,而絕大多數制版廠商都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了量身定制的國產化。一般來說,小型制版廠大多選擇通道掃描儀和數碼相機作為輸入設備,PC或蘋果G3作為校正計算機,加上照排機和打孔機作為輸出設備。由于版型規劃的限制,國內很多廠家復制膠印設備,甚至選擇了印刷與印刷等延時的技能,使得國內瓦楞紙箱包裝的柔性印刷技能始終處于較低水平。作為手工雕花膠版的替代品,它還沒有進入多彩瓦楞紙箱印刷時代。與國外同行相比,我們落后了近10-15年。
三、瓦楞紙箱包裝的第三個誤區:選擇膠印膠片作為最終輸出膠片。
誠然,膠印薄膜具有購買方便、經濟、交貨及時等一系列優勢,其工藝條件也相對成熟。但是膠印膠片有一個致命的弱點:外觀過于光潔。
光敏樹脂柔版在光聚合過程中會釋放出一定量的氧氣(物理化學機理屬于專利尺度,不予披露),只要磨砂膜能順利將氧氣導出,使膜和版仍堅持等待觸碰。相反,膠印膠片外觀光潔,不能順利輸出氧氣,導致膠片與版材的距離變寬,導致畫面變形,圖文粗糙模糊等。一些制版操作人員選擇撒滑石粉的方法,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些問題,但也導致透光率下降,增加了底片的霧度。
四、瓦楞紙箱包裝中的錯誤。制版機設計中的缺陷。
為了在價格上競爭,國內一些制版機器制造商低價大量生產。他們的典型做法是照搬熒光燈的電路設計,選擇價格低廉的國產通用紫外燈。由于熒光燈的電路是由上變頻器直接啟動的,啟動燈管后產生的閃爍必然會構成EXL/TDR等背曝光要求較高、背曝光時間較短的板材的背曝光不均勻,導致基礎數據的感光不均勻。這樣的盤子經過洗盤后,會得到一個波浪形的底座。正確的做法是選擇高質量的紫外光源,比如PH ILIPS公司的VA-R系列燈,配備高質量的鎮流器和上變頻器,燈絲兩端施加5伏左右的燈絲電壓(非常重要)。這樣可以使燈絲保持紅熱狀態,曝光時只需接通主電路電源,燈管瞬間啟動,曝光均勻。
有了這個連接,PH ILIPS燈的輻射能可以達到160m w/cm ^ 2以上,而一般燈的輻射能只有40m w/cm ^ 2,輻射能差為4倍,也就是說同樣曝光下的功率差為4倍。
五、瓦楞紙箱包裝誤區五:曝光寬容度誤區。
根據世界公認的自由貿易協定規范,針對曝光寬容度制定了以下規則:
容差=截止時間-作文時間。
1.關于瓦楞紙箱包裝印版(2.84毫米以上),是指從3%點組成的曝光時間到0.8毫米寬的負線深度下降到0.1毫米時的34l/cm的印版.
2對于薄板(2.84mm以下),是指48 l/cm印版上2%點的曝光時間,0.8 mm寬的負線深度下降到0.lmm深的時間。
公差越大,對曝光時間的變化越不敏感。對于一些有缺陷的印版,負號線在網點形成之前就已經填好了,其曝光寬容度為負,即網點和負號線不能在同一個印版上一起曝光。
有些制版人過分要求印版浮雕的深度,把底版做得太薄,使主曝光時間過長,失去了負線的深度。
不及物動詞瓦楞紙箱包裝誤區:不注意制版溶劑的新鮮度。
每次洗版時,應加入適量的新鮮洗版溶劑,以確保溶劑中沒有過多的感光樹脂。
切勿將未經蒸餾的舊溶劑作為新溶劑添加到新溶劑管道中。否則看似省錢,但綜合考慮印版問題帶來的停機時間和紙張浪費,以及加速了印版制作機的損壞,確實小失大。曾經有一臺價值超過10萬美元的制版機,比如因為長時間缺乏新鮮溶劑,造成了很多問題,比如刷子結塊、噴涂堵塞、機內循環不暢等。這幾乎使制版機失效。有必要請原廠的法國工程師來修,以免損失更大。
因此,保證一定量的新鮮溶劑供應,不僅可以減少印版的粘連和溶脹,還可以提高洗版速度,有助于延長洗版機的使用壽命,提高洗版質量。